說話的藝術
移工文化與心理衛生講座

中山醫學大學的楊浩然教授,此次分享的主題是「說話的藝術」,亦即如何帶給僱傭關係中,彼此溝通能有正面的影響。
楊浩然老師,先以一個遊戲:「讚美列車」出發,即讓他人寫下自己最棒的特質、個性等,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,這些特質往往會被自己所忽略,或不易被自己覺察與肯定。如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所示,「被肯定」是一種基本需求,人是能因為小小的讚美、肯定,進而獲得喜悅和力量。
或許可以試著想想,你生活周遭,是否曾遇到過在台移工和看護,你碰到他們時,有打過招呼,聊過天的經驗嗎?又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呢?
放眼在我們的生活中,其實對周遭的親密家人、友人,肯定是件容易且正常的事情。但我們有沒有反思過,在全球化分工的時代,許多外籍工作者在異地打拚,雇主、管理者、甚至是在地居民,是否有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感受?我們是否將他們的付出、努力,視為理所當然而較少給予他們鼓勵呢?
「實習醫生」這部影劇中的一句話,曾使楊浩然老師印象深刻:「一句好話,是無邊黑暗中的無限溫暖。」,其實「好話」的定義因人而異,但詞語的修飾、態度及表達方式是我們可以去揣摩、學習的。適時控制表情、姿勢、口吻,並以舒服且溫柔的方式去祝福、肯定他人,將激發出身邊不同樣貌的美好關係。
楊浩然老師提及,在各式各樣的溝通、對話中,拉近關係的關鍵取決於「說」與「聽」的能力,並說明在表達、問話、回話情境中所需的技巧。每個人不經意的動作、回應都有可能化為他人不舒服的感受,面對陌生人時應當謹慎以對,而面對親近的人,更應該學習拿捏何謂適當的表達。
最後,楊浩然教授解釋「同理」的必要性與重要性。或許我們自己或身邊的人在「表達能力」尚有待補足、努力的地方,但如果我們嘗試發揮理解,也能夠在他人表達不完善之處,緩解緊張氛圍,將得以成為每段關係的穩定因子,使話語成為彼此之間正向的橋樑和祝福。